在筹备建设的过程中,出乎工作人员意料的是,甚至有人这样问,“会所是游泳的吗?马会是骑马的吗?”他们才发现北京人对于会所的认识还处于“婴儿期”。“这很不符合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”,唐小尧说。
不经意间,马会发现在北京建立会所,有比满足会员现实需要更加深远的意义:为北京带来一种更加完整,更加成熟的会所文化。
对于北京的会所文化,富华集团总裁赵勇有相同的感受,他说:“1992年,我们建立长安俱乐部的时候,很多人并不看好它,就是因为人们对于俱乐部、会所缺乏了解。”
当年,即使是成功人士,对会所也充满新鲜感。赵勇回忆说:“当时的娱乐实施仅仅限于歌舞厅、咖啡厅之类,惠 而且经营时间也受限制,基本晚上10点就已全部关门。前来北京投资的外商,晚上基本没有地方去,只能在饭店里待着。”
长安俱乐部建成之后,受到成功人士的普遍欢迎。在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,继长安俱乐部之后,京城俱乐部、北美俱乐部、中国会等俱乐部逐一亮相。
“当时人们的选择有限,而且对于俱乐部的要求也不像现在这么高,基本是开一个,火一个”,赵勇说。